CN
语言切换:
螺丝拧紧后为何要保持几秒?零速保持技术破解弹性后效难题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

分享:


在发动机缸盖、变速箱壳体等高精度装配场景中,常能看到这样一幕:智能电批将螺丝拧至目标扭矩后,并未立刻撤离,而是保持该状态停留 几秒。这看似 “多余” 的动作,实则是决定螺丝连接是否合格的关键 —— 它正是针对金属 “弹性后效” 特性设计的 “零速保持” 技术,而丹尼克尔智能电批通过对该技术的深度优化,为高要求装配场景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。

 企业微信截图_20250307112928.png

金属材料在受力时,会呈现 “即时变形 + 延迟变形” 的双重特性,这一现象被称为 “弹性后效”。在螺丝拧紧过程中,当电批达到目标扭矩瞬间,工件与螺丝的金属接触面会产生弹性形变,但此时的形变并未完全稳定:若立刻撤去电批的拧紧力,金属会缓慢恢复部分形变,导致螺丝实际预紧力比设计值低。

这种偏差在普通装配中或许影响不大,但在发动机缸盖等关键场景中风险很高。若因弹性后效导致预紧力不足,可能引发机油渗漏、缸压下降,严重时甚至造成发动机拉缸故障。传统拧紧工艺因缺乏针对性解决方案,常需通过 “超拧补偿” 来应对,反而增加了螺纹滑丝的风险。

 

零速保持技术的本质,是为金属弹性形变提供 “稳定时间”,通过三个关键步骤消除偏差:

1.      扭矩达标不撤离:当电批拧至目标扭矩时,不立即停止动力输出,而是保持当前扭矩值与转速为 0 的状态(即 “零速”)。

2.      等待形变稳定:在保持状态下,工件与螺丝的金属形变逐渐从 “不稳定” 过渡到 “稳定”,预紧力也随之趋近设计值。

3.      确认后再撤离:经过预设的保持时间,系统确认预紧力稳定后,才控制电批撤离,完成整个拧紧流程。

这一过程中,电批需具备 “扭矩实时监测 + 零速控制” 的双重能力,普通电批因无法稳定保持扭矩,难以实现该技术。

 

丹尼克尔智能电批针对零速保持技术有以下键优化,适配发动机缸盖等严苛场景:

1.      扭矩补偿:在保持过程中,若因形变导致扭矩微小下降,系统会实时输出补偿扭矩,确保全程扭矩稳定在目标值范围内,避免因扭矩波动影响预紧力。

2.      自定义参数:支持根据工件材质(如铝合金缸盖、铸铁缸体)、螺丝规格,可自主设置保持时间,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。

3.      可视化追溯:通过配套软件记录零速保持过程中的扭矩曲线与时间数据,可直观查看形变稳定过程,同时支持对接 MES 系统,实现拧紧质量全流程追溯。

 

在精密制造对装配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当下,零速保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企业认可采纳。丹尼克尔等品牌通过技术优化,让这一功能更贴合实战需求,为发动机、新能源电池等关键领域的拧紧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
相关阅读

在线留言
欢迎在此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

*需求类型

  • *姓名

    请输入您的姓名
  • *电话

    请输入您的电话
  • 邮箱

  • 公司
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