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
语言切换:
扭矩与角度复合策略:解决工件一致性差的拧紧难题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

分享:


在汽车装配、3C 电子等精密制造领域,螺钉拧紧质量直接决定产品可靠性。然而工件螺纹精度偏差、表面粗糙度不一等一致性问题,常导致单一扭矩控制下的过冲或浮钉缺陷。此时,扭矩与角度复合控制策略成为关键解决方案,而丹尼克尔智能电批的技术落地为行业提供了成熟范本。

image.png

一、工件一致性差引发的拧紧痛点

传统单一扭矩控制模式下,工件差异易造成两类典型问题:当螺孔过浅、螺纹顺滑时,螺钉扭矩达标后仍可能因惯性拧入过深形成过冲,损伤工件螺纹;若螺孔过深、螺纹粗糙,则会出现角度到位但扭矩不足的浮钉现象,影响结构强度。这些问题不仅降低生产合格率,更可能埋下安全隐患,尤其在汽车底盘、动力电池等关键装配场景风险显著。

二、复合控制策略的核心运作逻辑

扭矩与角度复合策略通过双参数与” 逻辑判定,实现拧紧过程的动态管控,其核心场景分为两类:

先达扭矩,追角防过冲:电批先达到目标扭矩后不停止,继续运行至预设角度。若追角过程中扭矩超出上限,系统立即判定 NG 并报警,避免过度拧紧。

先达角度,补扭防浮钉:当电批先完成目标角度,将持续拧紧至扭矩达标,解决拧到位但未紧固” 的问题。

这一逻辑的关键在于双参数同步监测与实时响应,需硬件具备高精度传感与智能算法支撑。

三、丹尼克尔的技术落地与产品优势

作为深耕自动化装配领域的品牌,丹尼克尔智能电批通过三重技术优势实现策略落地:

精准感知能力:搭载高精度扭矩传感器,全量程扭矩精度达6σ ±5%,确保双参数实时采集无偏差。

灵活控制机制:预设多种拧紧程序,适配从微螺钉到 480Nm 大扭矩的全场景需求。

智能防错与追溯:检测到过冲、浮钉等异常时即时报警,同时记录拧紧曲线与参数,支持 MES 系统对接实现质量追溯。

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配中,其复合策略有效应对超长螺钉锁付的工件差异,助力产线效率提升,充分验证技术实用性。

 

扭矩与角度复合策略从根本上突破了工件一致性差的限制,而丹尼克尔等品牌的技术创新让这一策略更易落地。在智能制造升级背景下,准确拧紧技术将成为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支撑。


相关阅读

在线留言
欢迎在此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

*需求类型

  • *姓名

    请输入您的姓名
  • *电话

    请输入您的电话
  • 邮箱

  • 公司
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