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
语言切换:
什么是动态扭矩与静态扭矩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

分享:

您在拧螺丝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:电动工具显示扭矩0.4N·m,拧完后用扭矩扳手一测却只有0.35N·m?为什么两者不一样?这个差异背后,隐藏着确保螺栓连接安全可靠的核心知识——动态扭矩与静态扭矩。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这对关键概念,并探讨在扭矩转角法及软连接等复杂场景下的应用与考量。

一、现象解析:为什么“拧紧时”和“拧紧后”的扭矩不一样?

开篇提到的问题,正是动态扭矩与静态扭矩最直观的体现。

动态扭矩:指工具在拧紧过程中,螺栓正在旋转时实时测量到的扭矩值(如例子中的0.4N·m)。它就像是赛跑运动员在冲刺过程中的瞬时速度。

 图片2.png

静态扭矩:指螺栓拧紧完成后,在静止状态下,使其再次开始转动(通常朝松开方向)所需的最小扭矩值(如例子中的0.35N·m)。这好比去推动一个静止的箱子,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让它动起来。

图片3.png

通常情况下,由于需要克服的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,静态扭矩会略高于动态扭矩。但在软连接 中,由于材料蠕变、嵌入等因素,会发生扭矩衰减,导致静态扭矩低于动态扭矩。这个“不一样”正是质量监控需要关注的重点。

1. 扭矩转角法还需要静态扭矩检查吗?

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。答案是:通常情况下,静态扭矩检查的意义减弱,甚至不推荐。

原因:扭矩转角法主要通过将螺栓在弹性区甚至塑性区(过屈服点)充分拉伸,利用转角来直接控制螺栓的伸长量,从而获得更精确、更稳定的夹紧力。这种方法巧妙地绕过了摩擦力的主要影响。

特别是不推荐对过屈服点拧紧进行静态扭矩检测,因为螺栓已经发生了塑性变形,材料性能已改变,再次转动测量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连接性能。此时,监控拧紧过程中的动态扭矩和转角曲线本身,比事后的静态扭矩检测更有意义。

 

2. 软连接中的扭矩衰减,多少算合理?

在塑料件、复合材料或带有垫片的连接中(即“软连接”),扭矩衰减是无法避免的。关键在于控制衰减在合理范围内。

根据权威的VDI 2230标准,动态扭矩与静态扭矩的比值范围通常在0.85-1.3之间。而具体的合理衰减范围,则取决于螺栓的安全等级和工件材料:

对于金属件:考虑到扭矩公差和嵌入损失,高安全等级的AB类连接允许扭矩衰减约20%,C类允许30%。

对于塑料件:由于材料更具弹性,B/C类连接允许的扭矩衰减范围可以更大,甚至达到50%。

这个允许的衰减范围,本质上体现了产品在设计阶段对性能的把控——即使发生预期的扭矩衰减,剩余的夹紧力依然能满足使用需求

总而言之,动态扭矩与静态扭矩是螺栓拧紧技术中一体两面、相辅相成的概念。

 

 


相关阅读

在线留言
欢迎在此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

*需求类型

  • *姓名

    请输入您的姓名
  • *电话

    请输入您的电话
  • 邮箱

  • 公司

  • 留言